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公告 > 行业资讯 > 对化肥进行检测 查封不合格化肥

对化肥进行检测 查封不合格化肥

发布日期:2013-05-10

    近日,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开展了2013年“质检利剑”化肥打假战役,统一组织指挥内蒙古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山东、河南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11个省(区)质量技术监督局对88个涉嫌制售假冒伪劣化肥的生产企业开展执法检查集中行动,重点打击化肥偷减有效养分和标志欺诈等违法行为。
    呈现四个问题
    据国家质检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,假劣化肥坑农害农案件屡有发生,严重干扰农业生产秩序。综合各方面情况发现,劣质化肥坑农害农案件主要存在四个方面问题:第一是偷减养分,含量不足;第二是假冒品牌,通过假冒名优企业厂名、厂址等方式,蒙骗农民;第三是虚假标注,一些不法企业钻法律和标准空子,在产品标识上误导农民;第四是无证生产,一些化肥生产小企业和窝点,生产设备简陋,场所隐蔽,不具备相应的化肥生产条件和质量控制能力。
    针对这些问题,全国质检系统继续开展“进千村,入千户,抽千样”农资打假下乡行动,对使用较多的农资产品免费检测,现场宣传识假辨假知识,接受农民投诉举报。同时,质检部门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利剑行动,突出化肥重点产品,化肥有效含量不足、虚假标识等重点违法行为,严查化肥质量违法大案要案。针对农资生产企业集中、质量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,质检部门开展了区域整治,推动建立政府主导、部门各负其责、行业自律的整治工作机制,努力促进整体农资质量水平的提升。
    开展暗访摸排
    据了解,为确保此次执法查处稳、准、狠,国家质检总局提前组织精干力量,对群众反映强烈、有违法记录的化肥生产企业开展了暗访摸排,从外围对企业违法情况进行调查摸底。在行动现场,执法人员发现有虚假标注有效成分含量、违规改变生产条件等违法行为,现场抽检化肥产品139批次,目前已检出18个批次不合格产品,查获不合格化肥400余吨。现场发现的情况包括:有的企业生产的成品复混肥包装袋内已放入合格证,却挂上“待检”字样标牌;有的企业生产的复混肥用杂皮袋灌装后,放在成品库内,挂上半成品的标志牌,没有规格、等级、含量等产品基本信息,只用笔在包装袋上标注生产日期,在出厂前再进行*终包装;还有的企业在标称总养分51的复合肥料包装袋上标注“试制品”,涉嫌无证生产。目前,现场发现的一些涉嫌违法情况,正在进一步物证鉴定调查中。
    创新执法方式
    据悉,2012年,全国质检系统在“农资打假下乡行动”中共查处农资质量违法案件4205起,涉案货值1.02亿元,减少农业生产损失1.2亿元,为促进我国粮食生产“九连增”做出了贡献。2013年,全国质检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,深入开展农资专项执法打假。质检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各地质监部门将进一步创新执法方式,强化案件线索摸排、案件曝光、案件评析、技术执法等举措,把查办大案要案作为主攻方向,严厉打击带有“潜规则”的质量违法行为,切实服务“三农”。

文章来源:中国质量新闻网